汉光农业网 >> 大纽子花

厉以宁让贫困地区由漏斗变成蓄水塘贺州漾濞荚蒾滇牡荆四子海桐岩谷杜鹃

2022-09-06

厉以宁:让贫困地区由漏斗变成蓄水塘

厉以宁:让贫困地区由漏斗变成蓄水塘

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下,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循环,即:人均收入低下→滥垦滥采伐→生态日益恶化→人均收入更低……

农民在农村难以生存,农民大量涌入城镇,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而城镇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样也就谈不上城乡的协调发展了。

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都好比注水。如果贫困地区是漏斗,那么注入的水是留不住的,注入的水再多,也会很快流光。反之,如果贫困地区是一个蓄水塘,外部注入的水会蓄积在塘里,塘里养鱼,鱼就会繁殖,那里的经济面貌就会发生变化。

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践表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进度比较缓慢,收效不很显著,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之下,为了追求增长速度,不惜以过度消耗资源和严重损害环境作为代价。由此引起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感到资源的不足,而且生态和环境严重破坏的沉重代价已经难以承受。无论对农村居民还是对城市居民来说,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生活条件的恶化和生产条件的恶化,而资源的不足(包括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草场资源等)又必然加剧了城乡居民的困难。结果,一部分居民的收入难以增长,甚至还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目前,2000多万绝对贫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环境恶劣的经济落后地区,就是有力的证据。

再以就业状况来说,我国人口众多,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增长,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过程中有一部分职工会分流出来,此外年年都有大量农民离乡进城,寻找工作,因此城镇就业压力很大,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也必定困难重重。然而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又是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下,固然可以增加一些人就业,但由于大量消耗资源,持续的、较快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结果不得不使城镇就业门路越来越窄,城镇无法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损坏环境,使一些地区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恶化,当地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在农村增加收入,甚至无法生存,于是就会迫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镇,寻找工作机会,从而增加了城镇就业的压力。

农民在农村难以生存,农民大量涌入城镇,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而城镇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样也就谈不上城乡的协调发展了。由此可见,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调查发现,四大主要原因阻碍了经锋芒草属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由此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尽管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但为什么转变的进度如此缓慢呢?主要的原因究竟何在?经过最近我们在中部几个省份的调查,发现大体上有琼岛柿以下四个原因。这几大原因在我以往的文章中曾简要总结过,这里展开分析一下。

第一,某些资源的定价仍然沿袭着计划体制下的做法,国家定价,价格偏低,而且在资源定价方面存在着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不同待遇。这就给那些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价格优惠的企业一种误导,使它们感到:既然国家给予价格优惠,资源价格偏低,为什么要急于更换耗费资源较多的旧技术设备呢?有些企业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资源价格如此便宜,“不用白不用”,为什么不尽量利用廉价的资源呢?于是一些消耗资源多的企业认为目前没有必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某些行业至今仍存在行业垄断,垄断性专注于生产高粘度的Akulon薄膜企业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而利润却是有保证的。于是这些企业感到:既然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利润又多,管它是用什么方式生产出来的,何必急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呢?换句话说,只要行业垄断继续存在,这一行业中的企业就认为没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第三,长时期内,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这是指,以往对地方政绩的考核主要看产值和经济增长率,而忽视把资源消耗率和环境受损害程度等包括在内的综合考核,忽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考核,从而也就忽视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科学的地方政绩考核指标必然助长地方政府单纯追求产值上升,追求经济增长率的做法,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四,即使某些企业确实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改造是需要巨额投资的。投资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只要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没有解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缺乏可行性。企业不能再把大规模技术更新改造的主要资金来源放在国家拨款上,也不能继续依赖国家银行的贷款。企业应当把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渠道,而要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则必须以企业改制为前提。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与体制上存在若干障碍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及早建立“资源赤字”核算体系,实行资源定价制度改革

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急需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必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力求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综合考核指标。在考核地方政绩时,要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尽管绿色GDP核算体系至今只在少数发达国家(如北欧国家)试行,但发展中国家中也有试行的(如墨西哥)。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快研究进度,增加试点城市和地区。今后,在考核地方政绩时,至少应当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从现有的GDP中扣除掉,这样才能督促地方当局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此外,还应当及早建立“资源赤字”的核算体系。以木材资源的核算为例:

年初木材资源存量-当年木材资源消耗量+当年木材资源增量=年终木材资源存量

如果当年木材资源消耗量大于当年木材资源增量,那就表明这一年出现了“木材资源赤字”,这就应该引起警惕,因为资源枯竭正是由历年的“资源赤字”所造成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也可以采用“资源赤字”方式来计算。“资源赤字”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地方当局重视资源节约使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增长问题。即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资源赤字”概念的引入也会促进各级政府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

第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应当积极推行。对于像我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重化工阶段看来是绕不过去的,重化工产业仍需继续发展,否则我国将无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但是,尽管重化工阶段无法绕开,技术则是可以跳跃式前进的。信息产业要同重化工产业紧密合作,积极推进重化工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这些产业的企业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降低资源消耗率,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指重化工产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而且指一切工业部门和一切工业企业在有条件时都应当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效率,增加竞争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同样应当注意这一点,不能认为信息化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当务之急。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认识到本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迫切性,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有效地加快本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本地的相对优势,缩小同发达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第三,国有企业的改制应当加快。改制不彻底的或改制不成功的企业,必须抓紧时机,进行二次改制。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将成为产权清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只有通过改制,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国有企业不能再依靠行业垄断或政府的特殊照顾而立足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而必须依靠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形势将迫使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率。同时,在国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企业汽车零部件拉力实验机济南实验机厂济南试金专业生产如果违背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至少也要承担经济上的处罚。企业改制后,投资者将自负盈亏,从而不得不重视污染的处理,以免遭受损失。

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定要进行技术更新改造,采用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有损害的设备、工艺,而这是需要巨额投资的。只有改制后的企业才有可能从资本市场筹资融资,或吸引外界投资主体前来参股,以实现技术的更新。

除了国有企业面临改制的必要而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扩大了规模的民营企业同样面临着改制问题。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后,如果不从原来的封闭性的家族经营制改变为产权开放的现代企业,将应付不了新的形势,也难以利用资本市场来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在规模扩中方愿帮助蒙方加能人力资源建设大后逐步由家族经营制改为家族控股或参股,并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股份制企业,是可供选择的一种做法。

第四,资源价格应当逐渐走向合理。在这方面,首先应当打破的是行业垄断以及因行业垄断而形成的垄断定价制度,因为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行业垄断阻碍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注意,而一心只想维持垄断现状。

资源价格的合理还包括资源定价制度的改革。要知道,资源成长萼糙苏本是资源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成本的构成是:

资源成本=资源生产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

资源生产成本,是指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费用;

资源使用成本,是指资源使用者因使用资源而导致资源存量减少,从而应当为此支付的补偿费用;

环境污染成本,是指资源生产者和资源使用者在开采加工资源的过程中,以及在使用资源过程中导致环境污染而造成了损失,从而应当为此支付的补偿费用。

根据资源生产成本、资源使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之和而制定的资源价格,才是合理的资源价格。合理的资源价格将迫使企业节约资源的使用,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以达到开拓市场和增加盈利的目标。

要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认识到关键在于使贫困地区由漏斗变成蓄水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只要我国及早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发展的进度将会快得多。

要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认识到关键在于使贫困地区早日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贫困地区既可能是一个漏斗,也可能是一个蓄水塘。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投入,都好比向这里注水。如果贫困地区是漏斗,那么注入的水是留不住的,注入的水再多,很快就会流光。结果,贫困地区依然生活贫困,经济落后。反之,如果贫困地区是一个蓄水塘,外部注入的水不会流失,而会蓄积在塘里,塘里养鱼,鱼就会繁殖,表明那里的经济面貌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发展贫困地区经济,首要的问题是不让贫困地区继续成为漏斗。

要知道,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下,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循环,即:

人均收入低下→滥垦滥采伐→生态日益恶化→人均收入更低……

正由于这种不良循环的存在,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又会导致下述不良循环,即:

人均收入低下→内部积累严重不足→技术停滞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在人口增长条件下人均收入更低……

要突破以上两种不良循环,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使该地区的人均收入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农村,必须及早制止滥开垦、滥砍伐、滥采矿、过度放牧等现象的发生,要珍惜水资源、土地资源、牧草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使农牧业走上集约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对工业来说,要节约资源的使用,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采取有力措施来清除环境污染,尤其要禁止苏甘大戟扩散污染源,即把造成污染的生产单位迁往农村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大大改善,使该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升。

贫困地区从漏斗转变为蓄水塘,与当地人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改善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使当地人民增强了就地脱贫致富的信念。他们相信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够早日摆脱贫困,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改善,将吸引外部投资者前来投资,从而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因当地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和购买力的增加而逐渐形成内部积累机制。上述的“低收入-生态恶化-低收入”不良循环,以及“低收入-劳动生产率下降-低收入”不良循环,都将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出现。贫困地区从漏斗向蓄水塘的转变将成为事实。

对城市和乡村而言,“工业反哺农业”是一种双赢

为了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十分重要。这也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要使得“工业反哺农业”的构想成为现实,工业企业的效益必须上升,财政收入也必须增加,而这些都以工业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为前提。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国家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水利工程建设、道路建设、电建设、教育和卫生建设的投入)将增加,这必然会缩小城乡的差距,协调城乡的发展。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工业反哺农业”,对工业和城市来说,都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双赢。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都将因城乡发展趋于协调而受益。

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离不开广大农村市场的。农民人数众多,他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后,需求也将走向多样化,这将为工业企业的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从而为工业企业的持续增长创造前提。对城市来说,城市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如何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既能减少城市中现有的失业下岗人数,又能吸纳进城寻找工作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岗位是在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以及由此引起的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增多的。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和农民消费结构改变了,城市中就业机会将增多,对城乡都有好处。而且,这种情况将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就业总是依靠就业而扩大的,即一批人就业了,他们有了收入,消费支出相应增加,从而会引起更多的人就业。这就是就业的乘数效应。

还应当指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今后,企业自身也必须致力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主要不是依靠劳动力的廉价而取胜,而是主要依靠劳动力的质量取胜,依靠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取胜。同时,设计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技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些人员都不可能被农村的低素质劳动力所取代。因此,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培训要加强,并且要有针对性,这些也只有在“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实现。

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还表现于可以通过金融的支持来促进就业。在农村,为了实现多种经营,急需开展小额贷款,使农民能在金融支持下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养殖业,这也是增加就业的措施。为此,除了要建立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相应的担保机构而外,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商业银行也不应当忽视农村金融工作,它们可以通过小额贷款来扶植农民的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的增加,同样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方面。农村在医疗保健方面将逐渐缩小同城市的差距,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但会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和生产条件,而且也将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在考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城乡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不应忽视这一点。

总之,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工业反哺农业”的后果。离开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反哺农业”是难以实现的,城乡协调发展也会遇到不少困难。这就是结论。

( 来源: 北京 作者:厉以宁 )

甘肃儿一甲医院
专业治疗医院
德州专业治疗医院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友情链接